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李梦晴 李庆都 通讯员 庞占英
8月4日,在位于德州禹城市的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禹王”),这个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及原料加工基地内,一场关于“一粒大豆的奇幻冒险”正在上演。从田间地头的金黄豆荚,到实验室里跃动的分子结构;从生产线上的精密加工,到餐桌上的健康美味,以全产业链创新,禹王将一颗普通大豆的价值提升了数百倍,书写了现代农业的“魔法传奇”。
这场冒险从一粒种子开始,在禹城市与黑龙江的高蛋白“非转基因”大豆种植基地里,禹王自主研发的“禹王1号”豆种正破土而出,这种豆种蛋白质含量远超普通大豆,甚至在品质上超越国外的一些大豆品种,成为大豆育种的“中国标杆”。该公司行政管理部总监刘彬介绍,禹王在大豆育种方面,抢占生物技术高地,开展高油酸大豆等专用大豆品种的产业化示范,以“高产+高附加值”专用品种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。
并且,禹王强化科技创新驱动,首创低温脱溶技术、高凝胶性蛋白制备工艺,自主研发低粕及蛋白加工设备,突破国产大豆深加工技术瓶颈,打破了国际巨头对大豆蛋白高端应用市场的垄断,推动国产大豆加工提质增效,同时,在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,深挖附加值增值潜力,突破大豆乳清蛋白提取纯化技术,引领大豆深加工高值化利用。如今,可做到年加工非转基因大豆60万吨,大豆蛋白13万吨、植物蛋白肉2万吨,并出口欧盟、日本、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脚步来到禹王的展厅,大豆油、脱脂豆粉、即食类零食、食品级活性清洗剂、蛋白固体饮料……这里有四大系列100多种产品,禹王秉承着“吃干榨净”理念亿米网,把一粒大豆的价值挖掘到了极致!
大豆膳食纤维和大豆乳清水含有丰富的小分子活性物质,以大豆乳清水为原料通过技术创新提取的大豆β淀粉酶,主要用于高麦芽糖浆、啤酒、面包等淀粉糖化,与其它淀粉酶相比,大豆β淀粉酶具有适温范围广、酶活稳定、糖化作用均衡的特点。
仅采用大豆子叶精华提取而成子叶油,ω6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,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至优比例6:1,比西方的橄榄油更营养,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食用油。
禹王还在医药跨界的道路上探索,从食品到药品跨越,据介绍,从大豆乳清水中提取出的SBTI(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)可以作为口服胰岛素的关键辅料,一吨大豆可提取一公斤,真正实现了从论吨卖到论克卖的蝶变。
就连看似无用的豆渣,在禹王手中也能“变废为宝”。 终端事业部总监王笛手持一瓶洗衣液介绍道:“我们运用先进的小分子提取技术,深度挖掘大豆废料价值,从中提炼出高活性成分,成功研发出洗衣液、餐洗剂等日化新品。 这些产品不仅洁净力出众,更达到食品级安全标准,真正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。”
如今,在禹王,大豆的冒险已经来到了关于人类健康与地球未来的“餐桌革命”。
近年来,禹王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,倡导"少吃肉蛋白,多吃豆蛋白"的健康理念,依托产业集群优势,建设2万吨植物蛋白肉系列食品透明工厂,研发并量产植物酱牛肉、植物牛肉干、手撕素肉等系列高品质植物蛋白肉新产品,加快植物蛋白肉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,正积极拓展“大豆—大健康”生态版图。
“植物蛋白肉替代动物肉是发展的必然趋势。 ”在8月1日德州市举行的第二场“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”系列记者见面会上,该公司总经理李顺秀介绍,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,世界粮食供给需求,尤其是肉类制品缺口将逐步加大, 畜牧养殖造成大量的资源消耗,影响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, 同时,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也是导致人类疾病的关键影响因素,以禹王为例,年产12万吨大豆蛋白相比于牛肉提供等量的蛋白质,能节约6617万亩耕地,和生产同等数量的牛肉蛋白相比,可减排二氧化碳1219万吨,相当于50万亩阔叶林吸收1年。
“少吃肉蛋白,多吃豆蛋白”的健康理念正从禹城走向世界。 作为国家大豆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,禹王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《植物肉加工技术装备及其产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》,凝聚国内植物蛋白领域顶尖科研院所智脑资源,聚焦植物肉关键技术突破,持续推进植物肉市场化和品牌化,带动中国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从1979年工业化生产大豆蛋白,到如今构建“大豆育种—种植基地—加工制造—终端销售”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亿米网,禹王46年来深耕大豆全产业链,不断强化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供应链、金融链融合发展,不断创造新赛道,发展新质生产力,催生大豆产业新业态,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,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大豆蛋白分会理事长单位等荣誉称号,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农业部国家大豆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。 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推动大豆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升级,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。 ”李顺秀说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