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响应山东团省委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号召,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,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“青苗启智”实践队于7月14日至20日深入青岛市市北区小港社区巨富配资,开展“携梦支教进社区,以爱绘就童真梦”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聚焦社区青少年需求,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与活动,搭建知识桥梁,助力儿童成长。
抵达小港社区首日,实践队便与社区构建起高效协作体系。党委书记王伟华以社区人口结构、教育资源分布为切入点,系统介绍了 32 名参与学生的学业基础与成长需求,为精准施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。当晚召开的备课会上,实践队负责人于诗润提出“五位一体”教学准则 —— 以负责立本、以耐心破冰、以认真提质、以亲和聚力、以严谨兜底,明确 “全员掌握核心知识点,个性问题一对一解决” 的量化目标。社区工作人员马承岩全程参与筹备工作,他表示,高校资源下沉社区是补充课后教育的关键一环,这次合作将为社区教育创新提供可复制的经验。
展开剩余56%七天支教中,实践队构建起“学科攻坚 + 体能拓展”的双线教学模式。语数英课堂上,实践队员创新运用“问题树”教学法,将知识点拆解为36个阶梯式问题链,结合小组竞赛、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,课堂达标率达92%。课后建立“错题档案”系统,累计为11名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方案。体育课上,志愿者吴佳伟设计“技能习得-团队协作-心理建设”三阶训练体系。从绳操基础到“8字跳”团队挑战,学生运动技能达标率从65%提升至88%。部分内向学生在“运动之星”评选中主动展示成果,社交能力显著提升。
实践队将红色教育作为思想引领核心,形成完整教育闭环,通过赏析《觉醒年代》片段、宣讲革命先烈故事、举办党史知识擂台赛,引导学生将历史认知升华为情感认同。在“我心中的强国梦”主题创作中,孩子们用画笔描绘“会飞的垃圾分类车”“能治病的机器人”等奇思妙想,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感与创造力。
此次支教活动是青岛理工大学青年学子深入基层、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,充分彰显了“三下乡”活动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的核心宗旨。通过与小港社区的紧密协作,实践队不仅为社区青少年带去知识与关爱,更在基层服务中锤炼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。未来,团队将以《社区支教标准化手册》为基础,持续优化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支教模式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多社区延伸,让“三下乡”的青春之火在服务国家、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。
(徐文轩、王志坚)巨富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